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>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职,胜利,大幕【求订阅】

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职,胜利,大幕【求订阅】

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职,胜利,大幕【求订阅】 (第2/2页)

要知道幽州突骑,是天下少有的强军,光武帝刘秀就是靠幽州突骑,横扫各方,光复汉室。
  
  公孙瓒又在幽州突骑基础上,筛选精锐,组建白马义从。
  
  他近几年纵横北方,战无不胜,日渐骄狂,已有了击溃各方的雄心。
  
  此时两军对垒,兵戈,长枪迎着骄阳,寒光四射,肃杀无比。
  
  战云密布,气血卷天。
  
  咚咚咚!
  
  战鼓声响彻数里。
  
  袁绍令麾下大将麹义,率八百精兵为先锋。
  
  他自己统领步兵数万,在后方列阵。
  
  对面的公孙瓒,骑在一匹高大雄健的白马上,遥望袁绍八百多稀稀拉拉,摆在前边的精锐,嘲弄道:“袁绍根本不会打仗。
  
  让八百多兵马在前方列阵,我麾下义从,一次冲击就能将其杀溃,踩成肉泥。”
  
  公孙瓒却是不知道袁绍的布置,藏着莫大的玄机和致胜的法宝。
  
  麹义是凉州人,在与西羌游牧部族对抗的战争中九死一生,专门擅长以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术。
  
  其选出来的先锋八百士,同样是抽调老卒精锐所建,极具针对性。
  
  这八百部众一手持刀,一手持盾,对抗骑兵战术,经验丰富,毫不畏战。
  
  更主要的是,袁绍在后阵的步兵里,隐藏着强弩兵,多达数千架强弩,寒光四射,张弦以待。
  
  汉代的弩,发展的极快,数次革新换代,不仅射程远,射距能达五百步开外。
  
  比普通弓弩,远了两到三倍。
  
  个别祭刻墨家工造的特制弩,力量更强,更远。
  
  汉弩还发明出了‘望山’,也就是利用竖立刻度,计算距离落点的‘瞄准镜’。
  
  箭的准头惊人,箭不虚发。
  
  而弩箭正是袁绍最大的依仗和优势。
  
  公孙瓒却是自诩白马义从无敌,骑兵能解决一切,没有针对性的防备。
  
  两军拉开阵列,遥遥对峙。
  
  公孙瓒率先下令:“进攻!生擒袁绍!”
  
  轰隆!
  
  地面震颤,一颗颗砂砾,被幽州突骑践踏地面的共振掀起,起伏跳跃。
  
  两百余丈外,袁绍的士兵,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。
  
  在听到袁绍的一声令下后,千张强弩齐发,向白马义从射去。
  
  致密的箭雨,瞬间遮蔽天空!
  
  以千计的强弩,在步兵侧移后露出来,一列一列的射袭。
  
  一时间,虚空中全是弓弦震颤的锐响。
  
  公孙瓒的军队,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,白马义从,幽州突骑,接连被强弩射中。
  
  战马栽倒,马上骑士身披甲胄,活动不便,倒地后又受到马匹的互相影响,冲锋的全军,都陷入一片混乱。
  
  直到此时,袁绍阵列最前方的那八百精锐,才突然跳跃而起,挥刀杀上去。
  
  后方的公孙瓒,蓦然生出一股寒意。
  
  麴义的军队手持盾,刀杀上来,正好前方骑兵栽倒。他们挥刀砍杀混乱的幽州突骑,下手又准又狠,专挑甲胄缝隙的脖颈等要害。
  
  鲜血和惨叫弥漫战场。
  
  幽州军大后方,公孙瓒遍体生寒,失败来的如此猝不及防。
  
  他纵横无敌的铁骑,本以为一次冲击就能结束战斗。
  
  然而实际情况正相反。
  
  冀州军却是打出了信心。
  
  他们在麹义率领下,越战越勇。
  
  幽州方面响起了撤退的号角,兵马惶溃后移。
  
  冀州军反杀上去,临阵斩了公孙瓒所派冀州刺史严纲,杀敌千余,一路追到界桥。
  
  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,遂再次被击溃。
  
  麹义带人追到公孙瓒的驻营地,取得了史上称为界桥之战的胜利。
  
  袁绍此役,以弱势兵力胜过战无不胜的公孙瓒,名声愈盛。
  
  这一战对双方来说,实际损失并不大。但对公孙瓒的士气打击,是致命的。
  
  消息很快传到曹操那里。
  
  双方的交战过程,其实还有不少转折。
  
  袁绍胜的也不容易,他自己差点搭进去,原因是确定优势后,袁绍也有些轻视了对手,差点被反杀,是谋士田丰拉着他躲避才免于一死。
  
  曹操看过战讯,心忖后续两方再战,公孙瓒还得输,心态就会崩。
  
  袁绍已经拉开了他统一四州的序幕。
  
  不过,曹操盯上的也不止一州之地,网已经编好了,正等着对手跳进来。
  
  同一日,袁术那边知道了袁绍大胜,而他却被曹操夺走了豫州部分区域。
  
  袁术迫切的想将豫州拿回来,击溃曹军。
  
  几大州郡的形势,数日间连番变化。
  
  与此同时,曹操在书房,取出了月影镜。
  
  之前词条提示,日影镜所在的4号序列墓葬,在杀董卓后,得了一份指引地图,正要看看。
  
  Ps:看见老有书友吐槽蔡文姬名字,正式说一下(以下不算字数)
  
  蔡‘昭’姬,避讳司马昭才改成蔡文姬的说法,我知道。但两个名字都有论点支持,比如同期有很多有名望的人,名字里也带昭字,但人家都没改,所以叫蔡昭姬,很多史学家不认同。
  
  一些正史类的书籍上,也能找到例证。
  
  比如蔡琰出生前,过世的大才女班昭,类似的例子还有,同期的,稍早些,稍后些都有,正因为仔细查过资料,才选了受众更多,知道的人更多的文姬。这事别再争了,史学家都没争明白。
  
  还有文姬是妹妹,也查过。
  
  我不会瞎写哈,除非笔误,因为之前吃过这种亏,现在很谨慎的查资料。
  
  另外,之前没详写战争,一掠而过,有书友觉得流水,其实是因为老曹要扩张,最近战争较多,我得有个选择,不然都详写,战争多了该腻了。
  
  这段是更完黏贴的,不属于收费字数。求个票~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