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八章 布局天下,开始出击 (第2/2页)
诏书出现后,以活字印刷术连夜印刷,分发郡县。
李瑄作为皇帝,最先表态。
他关闭大明宫、华清宫,以及咸阳、新丰、华阴地区行宫。
下令关闭洛阳的上阳宫、翠微宫,紫薇城则留着。名义上洛阳与长安并为首都,中枢还是得有的。
宫殿关闭,每隔一段时间保养一次,防止快速腐朽。
其中,壮丽的大明宫经过改造,封锁主宫殿区域,作为中央军校的选地。
放还宫女、教坊女子、梨园弟子五千余人。
如果她们有家乡,给予钱财,归入乡里。
如果没有,或不想回去,让她们在军中选择未婚将士而嫁。
宫女自古思春,不堪深宫寂寞,在中宗时代,只因一次上元夜灯会,皇帝即兴让宫女出宫观赏上元夜灯火,却跑了三千多宫女。
到此时此刻,宫女在深宫大院之中,思外的情绪更重。
李瑄这么做,也使宫女们达成心愿。
只要想走,都放归她们,只留下自愿。
另外,也从诸宫中裁宦官六千余人,给予他们田地。在长安城外生活。
这些宦官虽然资产、田产被没收,但不代表他们不富裕。
李瑄允许宦官从慈幼堂挑选弃婴收养。
减轻慈幼堂的压力。
一些年老的宫人,都安排到慈幼堂。
实在是感情的,李瑄令他们为皇帝守陵墓。
虽然宫女宦官还有很大一部分,但李瑄此举,震惊朝野。
自古君王,都是以建筑宫殿,凸显威严。
比如李瑄,就算在道政坊再建立一座皇宫,建立一座比拟万象神宫的建筑,文武百官也不会说什么。
但李瑄却反其道而行之,关闭众多宫殿的大门。
特别是大明宫。
竟用于什么中央军校,那些武夫何等何能?
即便封锁朝会主殿,也会有损皇家威严。
有大臣向李瑄劝谏,但李瑄反问:“君王之威,可使万民丰衣足食乎?”
中央军校一定是庞大的建筑群。要容纳成千上万的学生才是目的。
大明宫地理位置极佳,如果训练的话,离龙首原近在咫尺。
不论是释放宫女,还是裁减宦官,都使朝廷减少财政支出,并可以增加天下劳动力,粮食产量。
这句话传到长安,没有人不称赞的。
百姓声呼除贱为良!
以至李瑄的死忠狂热文人产生一种“废除奴婢制度”的呼声。
有的时候,就是大势所趋。
一步完成,虽然还未迈开下一步,但前方的路已然清晰。
诏书下达仅仅一日后。
京兆尹张巡召集干将,除贱为良。
值此之际,李瑄再次加封严庄为山南西道东道、江南东道、西道、岭南道、江南道、淮南道、黔中道黜置大使。
但是名义上的。
实际上以吏部侍郎张镐为首,领一众干将南下武关,进入山南西道,然后向整个南方扩散,除贱为良。
其中包含户部侍郎刘眺、工部侍郎王昌龄、刑部侍郎王玙、兵部侍郎张兴、秘书监中书舍人杨炎、监察御史李勉、殿中侍御史王震、大理寺少卿敬括等等。
共组成吏部、刑部、御史、户部、兵部、工部、大理寺、审计、秘书监、太府、御史台、河南府等十三个部门。
外加锦衣卫指挥鸾凤司副司长裴胄给予消息。
共携带朝廷命官一百三十五名,流外官、刀笔小吏三百多名。
由右羽林大将军罗兴率领三千名天策卫骑兵护卫。
主要工作还是以郡县长吏展开,但同时经过锦衣卫反馈的信息,一一调查。
郡守、县令,不尊旨意,直接拿下。
反抗者先斩后奏!
诸都督府做好准备,随时准备平叛,获得军功!
河东,由一部分河东军,和太原军留下的步兵布防,李瑄派出秘书监机要秘书兼监察御史常衮,在天策卫的护送下,监察除良为贱。
剑南,李瑄派遣田承嗣这个狠人,任他为剑南道黜置使,配合杜甫、来瑱,在剑南地区监察。
河西、陇右随是他的地盘,但他还是派遣两名监察御史,督促郡守,也望豪强大族识相。
灵武至九原一代,李瑄让朔方都督王难得出兵。
边塞之地,是最容易滋生豪强的地区之一。
朔方自太原一带,自唐初以来,就是代北士族的地盘。
代北士族基本都是由鲜卑贵族汉化而来,现全部都以汉人自居。
虽现在代北士族一蹶不振,但官场上不得志,肯定会从其他方向生门道。
……
长安城,临近科举,九衢之内,麻衣如雪。
今年正月的时候,朝廷就宣布科举事宜,比平时多十科。其中缉捕科、算科、史典科、春秋科、天文地理科等,都是今年新增。
但有的科根本没几个文人报名,他们都持观望态度。
寒窗苦读,只求为官。
他们觉得有的科即使考上,也无法当官。
但是一些拥有杂学的文人,觉得自己才疏学浅,准备尝试一番新设的科。
明月酒肆。
不少文人士子,正汇聚在此喝茶闲聊,谈聊着朝廷刚刚宣布的大事。
“除贱为良,只怕天下动乱。”
一名文人闷闷不乐地说道。
不少文人士子出自世家大族,他们担心自己的家族被除贱为良所波及。
风气一旦形成,就很难改正。
而李瑄展开的除贱为良运动,是直接把豪强大族视为敌人。
放归农奴,清查土地,接受审理。
这简直是要命,毕竟许多豪强大族鱼肉百姓,手里握着人命。
一旦墙倒众人推形成,凭借豪强的势力,将死无葬身之地。
毕竟豪强大族不得人心,又分散在五湖四海,没有兵甲准备。
哪怕聚拢上千农奴、佃户,也一定会被一百名骑兵戏耍。甚至一百名披坚执锐的步兵他们都无法战胜。
现在没有什么坞堡让他们据守。
那些心里没有鬼,或者犯罪未留下证据的豪强大族,咬咬牙,破财消灾。
但那些百姓道路以目,罪恶滔天的豪强大族,唯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行。
“除贱为良,功盖千古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,想重现盛世,唯有除贱为良!”
一名衣着朴素的文人开口说道。
一个人的身份,就决定他什么立场。
家境贫寒的文人自然支持除贱为良,消除兼并。
否则天下的土地,迟早被这些豺狼虎豹吞噬。
李瑄扫退魑魅魍魉的决心,得到寒门文人和有志之士的拥护。
“看告示上言,至尊颁布的除贱为良,绝对是为国家百姓的壮大之举,但地方豪强大族不会乖乖就范,唯一担心的就是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。”
也有文人相对保守,认为除豪强不能过激,可先效仿开元初年的检户扩田运动。
三方各执一词,都有自己的理由。
“至尊心怀天下,连华清宫和大明宫的关闭,解散其中宫女宦官。我等无功名加身,还是不要操这份心了。”
明月酒肆中一名拿着大唐月报的文人说道,打断众文人的争论。
“不错,至尊一向倡导公平公正,所以科举才有誊录制度、糊名制度诞生。人人都知晓土地兼并严重,不加以制止,必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。”
又一名文人说道。
现圣令已下,覆水难收。他们这些文人士子要准备科举,而非去争论无法改变的事情。
早在天宝六载的时候,文人就知道李瑄提倡的是公正,秉持的是仁德。
同时,李瑄眼中不容沙子,对罪证确凿的官吏,一向不留情面。
可以说,只要不犯罪,如一些老臣一样明里暗里骂李瑄,李瑄都不会怎么样。
一旦犯罪,李瑄必重拳出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