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唐天将军 > 第二百六十七章 常平新法,天宝变革

第二百六十七章 常平新法,天宝变革

第二百六十七章 常平新法,天宝变革 (第1/2页)

宰相的设立,除了辅佐国家军政大事外,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失误,在关键时刻劝说皇帝。
  
  圣君和贤相向来是儒家口中实现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条件。
  
  李隆基大权独揽,但为维护明君的形象,不可能冒着群臣的反对,去做一件事情。
  
  况且还是一件从未实施过的事情。
  
  当击笏的声音停止,礼部侍郎达奚珣拱手说道:“启禀陛下,臣觉得常平新法,有些欠考虑了。乡里之间,百姓缺少教化,朝廷把常平粮仓的粮食借出去,无法收回,该如何是好呢?须知常平粮仓的作用啊!若常平粮食亏空,将来出现灾荒的时候,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祸患!”
  
  “达奚侍郎说得不错……”
  
  “是这个道理……”
  
  “新法要慎重……”
  
  达奚珣的话音落,赢得一些官吏的赞同。
  
  常平粮仓,除了调解粮食价格以后,还是储存备荒的粮仓。
  
  如果常平粮仓亏空,很可能会在旱灾、水灾、蝗灾、地震等灾祸来临的时候,出现更大的灾难。
  
  “达奚侍郎,天灾是不可预定的,而百姓沦落到借朝廷粮食的地步?是什么原因呢?”
  
  李瑄知道常平新法没有那么容易推行,在达奚珣话音落,李瑄立刻向达奚珣反问道。
  
  “可能是旧的粮食吃完,新的粮食还未续上,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。”
  
  达奚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,他害怕陷入李瑄的言语陷阱,像之前他的同僚李岩一样。
  
  “每家每户,总会因各种事情,出现各种危难,不论如何!难道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,朝廷就不管不顾吗?达奚侍郎不会不知道百姓走投无路的时候会干什么吧?”
  
  “那时候,豪强大族就会出手,堂而皇之地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钱粮,买下百姓的土地。亦或者高利息借给百姓粮食,让百姓用土地抵押,而这种情况下,百姓是还不清的,迟早会沦为佃户,甚至农奴。”
  
  “这些百姓种着同一块土地,但所种植的粮食已经不属于他们的,锄头、犁、牛,也全部是借豪强大族的。他们会从良民,渐渐消失在户口之中。”
  
  “天宝四载的时候,西平郡豪强想在我从河西回来的时候伏击我。那些跟随在豪强身边的,除了奴仆以外,大多数都是佃农。他们什么都不知道,因为他吃豪强的,穿豪强的,别说让他们杀我,就算让他们造反,佃农都会跟随。”
  
  “这对国家的危害,更甚于天灾……你身为侍郎,怎么会连这点都想不清楚……”
  
  果然,李瑄一番阐述之后,立刻开始怼达奚珣。
  
  他言辞犀利,直切要害,把大臣们们不敢说的,都揭露出来。
  
  达奚珣一时不知用什么去反驳。
  
  “陛下,诸位大臣,我大唐之盛,古往今来无有比拟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唐完美无缺,总有一些人为自己的利益,去挖掘大唐的根基,这些人十分愚蠢,他们只看现在,不望将来,目光极为短浅。”
  
  “诸郡县常平粮仓的粮食借给百姓,就算十个里面,收回来九个,也不会赔本。然潜在收益是无尽的,因为朝廷避免无数户口成为佃户,避免万顷良田被兼并,这是保住国家的根基。而且我相信,只要地方处理好,百姓都会将粮食还回来,实在无法归还,在查明以后,还可以延期,让百姓渡过难关。”
  
  “这样百姓怎么会不感激朝廷?怎么会不慕陛下之恩德呢?”
  
  “食君之禄,为君分忧,我们身为大臣,难道不该这么做吗?哪怕有一家之寒,一户之饥,也是地方官吏的过错。”
  
  李瑄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一拱手后,继续说道。
  
  农民皆有田地,才是国家的根基,国家才能收到赋税。
  
  如果大量的农民成为佃户,甚至被豪强隐藏起来成为农奴,那国家就会被侵蚀。
  
  监察御史和侍御史加起来才二十多过。
  
  全国一万多个乡。
  
  哪怕李瑄曾治理过的河西、陇右,依然有豪强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欺凌百姓。
  
  只要地方官吏搞鬼,他们这些高层就会被蒙住眼睛,捂住耳朵。
  
  那些监察御史,有的到地方监察,在美女和金钱中迷失自我。
  
  有的人在某道监察一圈,弹劾不法,平反冤案,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笔。
  
  可也只是仅此而已。
  
  因为他们去的地方,哪怕一年巡察,也没有步足百分之一。
  
  甚至巡察的地方,还是地方官吏和地方豪强,想让监察御史看到的。
  
  比如李瑄的河东之行!
  
  “李相,我不敢苟同你的话。现在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,没有必要执行新法!”
  
  达奚珣见说不过李瑄,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。
  
  夸赞盛世,不得图变。
  
  “达奚侍郎当过地方官吏,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?难道达奚侍郎看不见百姓的艰辛吗?”
  
  李瑄向达奚珣质问后,又道:“我虽在边塞,但亦亲自耕种过土地,知道耕种的困难,知道百姓会因何缺少粮食。”
  
  “我有两首诗送给诸位,以表达我用常平新法,改变百姓生活境地的决心,此二诗皆名《悯农》,是我今年春天在陇右耕地时所作。”
  
  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!”
  
  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”
  
  李瑄一字一顿,将这两首诗在朝堂上念出来。
  
  第一首表达土地兼并的严重性,农民们春天种植一粒粮食,秋天就能收获许多种子。
  
  四海之内,荒地都变为耕地,可还是有百姓饿死。
  
  《悯农其一》非常消极,不是盛唐的音调。
  
  但在这个时候弹奏出,正适合他常平新法。
  
  哪怕李隆基心里觉得这首诗夸张,但也绝对不会怪责李瑄。
  
  《悯农其二》稍好一些,是告诫权贵大臣们农民的不容易,不要吃着凝聚农民血汗的粮食,而不为农民争取利益。
  
  这两首诗问世,李瑄有自己的打算。
  
  可以让朝野,甚至一些读书的良家百姓,看到李瑄对百姓的爱戴。
  
  朝堂文武百官的面色各异,连李隆基都一脸慎重。
  
  虽然是五绝,但这种为贫苦百姓写的诗还真没见过。
  
  也就是李瑄写出这样的诗,否则能不能传出去,也是一回事。
  
  因为很多官吏抵触,甚至不认同李瑄的诗。
  
  这是李瑄诗中,写得最糟糕的两首,没有一点艺术价值。
  
  但强大的人,哪怕随意轻语,都会被人当成真知灼见;弱小的人奋力呐喊,会显得那么无声。
  
  那些信奉李瑄的人,觉得李瑄的常平新法必须实施。
  
  让百姓摆脱豪强大族!
  
  所有人都知道,常平新法是利国利民的政令。但触犯了大族和豪强的利益。
  
  豪强大族无法继续土地兼并。
  
  原本耕种有豪强土地的百姓,可能会放弃耕种,让豪强大族继续损失。
  
  “啪啪啪……”
  
  在众人一片惊声中,作为诗人的礼部尚书席豫,用板笏拍了手中。
  
  他有赞叹李瑄的诗文风格多变。
  
  他看出李瑄的良苦用心。
  
  为国为民,没有私心。
  
  席豫在朝堂上有名气,连李林甫都不敢残害。
  
  他为官一向清廉耿直,没有什么奢欲,做事不为权势所动摇。
  
  并且性情谨慎小心,给子女、属官写信,从不写草字。
  
  有人说:“这是小事,何必如此留意?”
  
  席豫回答说:“小事不谨慎,何况做大事呢?”
  
  在这关键时刻,席豫能为李瑄发声,说明席豫被李瑄高尚的品格吸引。
  
  有席豫的迎和,朝堂上许多诗人都鼓掌,表示支持李瑄的常平新法。
  
  但左右相未点头,新法在实施的时候,依然困难。
  
  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左右相。
  
  连李隆基都在等待李林甫点头同意。
  
  虽李林甫能揣摩圣心,但李林甫明白他要招揽一些反对李瑄新法的大臣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