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5章 荀攸献策 (第1/2页)
“故此,若是我等不应其请,晔看他多半也是要造反的。”
刘晔这猜想其实还真一点没错。
刘备、刘封等人委实是低估了刘勋的拟人之举。
如果单单只是克扣了刘表的援助,李术未必能这般果决的造反。
逼着李术迫不及待反正的根本原因是,刘勋不但不给赈济,居然还要求各县正常纳粮。正是这个拟人的命令,逼的皖县上下一心,士族豪强到平头百姓居然一起支持李术扯旗,也真不知道刘勋是怎么想的。
“既然他迟早要反,那少主担心其反正导致的影响,应该也就不是问题了。况且在少主的计划之中,说服张羡起兵诚为要义。若是此时李术起兵,恰好能吸引刘表的关注和精力。刘表一旦北边顾,必定会放松对荆南的注意力,如此一来,张羡举旗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。”
刘晔一边说着自己的看法,一边偷偷用余光关注着刘封的神情。
这也不稀奇,刘封的确是少主,但又不仅仅是少主。
刘封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左将军,扬州牧,吴侯。
天下二代之中,还有谁能出刘封之右?
况且刘晔可是最早加入刘备集团的一批人,对刘封的能力和声望就更清楚了。他如今的确是在刘备麾下听用,但他可一点儿都不想得罪了刘封。
刘晔这次发言之前,也仔细考虑过,觉得自己要说的见解并无问题,况且在刘晔等人的眼里,刘封之智并不在他们之下,眼光格局更是犹有过之。而且刘封这个人非常讲理,只要能证明自己的意见是对的,他甚至会转而支持起你来。
可下一刻,刘晔的心却是猛的提了起来。
原因就是因为刘封居然摇起了头。
“子扬先生所言的确不错,然则百密一疏。”
刘封一摇头,众人的目光就集中到了他的身上,倾听着刘封的意见。
“同样的事情,不同的人出手,影响却是不一样的。”
刘封开口解释道:“李术若是单独扯旗,那刘表根本不会将对方放在眼里。可如果是打出了归属我们的旗号,那刘表可就要紧张起来了。”
“或许正如子扬先生所说的那样,刘景升的精力可能会放在我们这里,从而使得张羡起兵变得更为容易,成功概率也会更大。”
刘封说到这里时,居然摇起头来:“可最大的问题却是一旦张羡是举旗了,事情也成功了。可刘表却迫于我等的压力,不敢兴兵南下平叛,届时我等该如何是好?”
听了这话,刘晔反应了过来自己是想岔了。
张羡起兵易帜的确十分重要,可它重要的关键点在于吸引刘表大军南下平叛,从而给刘封制造一剑封喉的战机。
若是刘表不敢南下了,那张羡独立之后,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?
张羡一旦在荆南站稳了脚跟,刘表还真拿他未必有办法。
别看张羡这个名字不显山露水的,可这是个真大佬。
此人出身南阳名门,是南阳张家嫡出,他还有个旁支亲戚,名叫张仲景。
荆南总共有四个郡,张羡在其中的三个郡国当过太守,分别是零陵、桂阳和长沙,而且因为他官声很好,又是名士,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,因此深得荆南民心。
这任何一条在东汉末年都很厉害的属性,合并在一起那可就更不得了。
在原时空里张羡振臂一呼,整个荆南四郡一夜易帜,可见其人在荆南的影响力之巨。
要不是张羡病死了,刘表还真未必能压得下他。
刘封注意到自己说话的时候,荀攸露出了赞同之色,显然他也已经想到了这一层。只是习惯藏拙让他没有先开口,如果自己没发现的话,荀攸应该才会把这些说出来。
与荀攸相比,鲁肃就要迟钝不少,虽然他也才干过人,聪慧干练,但论起急智,确实还是要逊色荀攸不少。
反倒是刘晔赶忙解释道:“少主恐误会晔之本意了。诚然李术反正,会将镇东将军之目光引来扬州。只是李术毕竟只是一县之地,即便地处要冲,也无济于大局。若是我等只是接纳李术的投诚,却不去动刘勋,是否会给镇东将军一个误判?等到荆南张羡起事之时,镇东将军恰好以为可用刘勋牵制我等。”
刘晔的这一番解释其实是有道理的,并非完全杜撰。
如果刘备接纳了李术,却仅限于此,其实更多的是打了一个保险。
皖县确实地处要冲,十分重要,可问题是,刘勋投靠刘表已经大半年了,可除了寻阳有荆州兵马入驻外,其他地方并没有接纳荆州援军。
刘备的克制给了刘勋一个错觉,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婉拒了刘表的荆州兵。
这件事让刘表很是不虞,但又无可奈何,毕竟刘表也不是傻子,他自然知道若是逼迫刘勋的话,这厮保不准又立刻投奔刘备去了。
皖县固然是荆扬的陆地通道要隘,可至今为止都不曾落入过刘表之手。况且哪怕断了皖县的联系,只要刘备没和刘表撕破脸,刘表一样可以走水路援助刘勋。
故此,刘晔才会觉得接纳李术并不会打破庐江西南的局势,更不会引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平静。
刘晔的观点就是只要刘备接纳李术之后继续按兵不动,不针对刘勋,刘表是绝对没有可能会因为李术而和刘备一方开战的。
如此一来,张羡若是举兵,刘表依旧有很大概率会以主力南下平叛。
毕竟在东面不但有刘勋做屏障,还有黄祖的江夏重镇,可谓是双重保险。
平心而论,刘晔说的是有道理的,但问题在于,刘封想要的是万全之策。
“子扬兄所言不虚,却是疏忽了一点,区区一个皖县,哪怕其位置再为重要,又如何能与整个荆州相提并论?”
这一次,开口的人却是荀攸。
“少主所求乃是万无一失。”
荀攸继续说道:“子扬此议虽能得李术一县之地,却难保不会让刘表心生疑窦,万一影响了大局,到那时纵然后悔,又有何意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