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织明 > 第二十七章:为大将军身前挡刀

第二十七章:为大将军身前挡刀

第二十七章:为大将军身前挡刀 (第1/2页)

其实在明朝也有军功爵位制度,除了斩首敌人头颅的首功之外,还有诸如奇功、头功、次功等等。
  
  可自大明中期以后,因为滥报、冒报军功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,朝廷无奈之下也只得转回之前并不怎么看重的“首功”。
  
  首功相对于奇功、头功、次功来讲,最为简单明了,且其作弊弄假的难度也最高,毕竟敌人的首级那可是真材实料,做不得半点假。
  
  可如此一来,其弊端也逐渐完全凸显了出来,首先,就体现在公平上。
  
  两军对垒结阵而战可不是地痞无赖的斗殴打群架,大军与敌人激烈搏战之际,对将士们的组织纪律性与协作配合极为看重。
  
  要知道,敌人明明是全体官兵通力配合,一起流血流汗才杀死的,凭什么论功劳的时候就得让得到敌人首级的独享呢?
  
  这种突出首功的记功方式,很容易让将士们的注意力从杀敌转移到割取首级上。
  
  正所谓“仗打得好,不如首级抢得好”!
  
  基于此,久而久之战场上必然会出现许多出工不出力,眼睛只盯着敌人的脑袋,一旦有敌人被砍翻在地,立刻便一拥而上争抢人头首级以邀功,为此甚至不惜自相残杀。
  
  然而更严重的还不止于此,他们一旦开始争抢敌人的首级,必会导致己方军阵的混乱,从而使士兵们失去组织性。
  
  大军鏖战之际一旦阵型混乱起来,基本就只有溃败这一个结局,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。
  
  无论是曾经横行一时的倭寇,还是北虏鞑子、东虏建奴,甚至是闯献等流寇常常利用明军的这个弱点,用死尸、落单小股士兵或者抛弃些金银细软等,来诱使明军主动乱了自家军阵后,再行反杀一举击败明军。
  
  其次,便是这种以斩获敌人“首级”来论军功,还会诱发一种极端的恶行——“杀良冒功”!
  
  因为敌人的首级就是军功,至于这首级是怎么来的、是从哪里砍来的却难以被真正有效的监管到位。
  
  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那就是敌人和平民百姓相比,谁的脑袋更容易获取呢?
  
  答案是极其残酷的——自然平民百姓的反抗更为弱小——首级也更易于获得。
  
  正是因为首功制度的种种弊端,那些坐镇守卫一方的朝廷大将们,都悄悄将“首级论功”的制度进行了修改。
  
  既不再单以首级论军功!
  
  虽然各位大将们向朝廷请功时候,还是以首级多寡为主来报功,但在战场之上却都严厉禁止麾下将士私自割取敌人的首级,敢犯者大概率会被格杀当场。
  
  他们如此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战场纪律,以提高自己军队的组织性与战阵的严密性,不给敌人创造突破己方军阵的机会。
  
  那么,他们的军功又是怎么算的呢?
  
  就是再次回到了“战功制”上面,以小队为单位根据各队的实际战斗表现,进行判定来分发斩获的敌军首级。
  
  战场之上表现不佳的,自己是不分给首级,甚至还是给予一些惩处,而那些表现优异的则多分敌人首级,然后各小队再以吃大锅饭的方式平分首级封赏。
  
  其实,张诚自打出镇宣镇北路地方后,就开始在自己的军中如此执行,每次临战斩获的敌人首级,只是用力向上官和朝廷表功之用。
  
  而在他的军中则是按照各队、局、司、部的战场上的综合表现,来核定各营各部每战的功绩。
  
  张诚在战前都会给各部下达明确的军事任务,并非是像其他将领那样只是笼统的下达军令,所以宣府军这边也就能更好地考核各营各部的战场表现,结合既定任务完成情况来核定功绩。
  
  而立功之后的奖赏,除了升职、赏银、赏田地、赏宅院、免税、免徭役等等之外,张诚还依着秦朝时的规矩,增加了一些如抵罪、赎罪的赏赐,以及记功折罪的规定。
  
  升职、赏银、赏田地等等都好说,抵罪便是可以用所获军功折抵自己所犯罪过;赎罪就是以自己获得的军功帮助自己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等等赎罪免罚。
  
  而记功折罪就显得有些特别,其意就是将自己的军功记入名册,暂时不领封赏,以为今后折抵罪过时使用,比较类似于存钱在银行的感觉。
  
  这一系列的军功改革,极大地激发了宣府军将士想要获取军功的热情,但光靠奖赏激励终究难以维持长久。
  
  在宣府军中,与军功赏相对应的便是处罚制度,张诚对于麾下的要求更是严苛,虽然平时不欠军饷,且吃得也比别镇兵马为好,三日内必有肉,但军规军纪也比别镇更为严格。
  
  正是在张诚一手大方封赏,一手大棒惩罚的制度之下,再加上装备精良,操练有素,才使他所率领的宣府军成为了大明第一强军。
  
  而今,他更发现自己治下的军民百姓们,都以成为自己麾下一名战士为荣,甚至哪一户中有男丁在永宁伯麾下当兵,都是他们炫耀的资本。
  
  不止民间对官兵的看法改变,由最初的鄙视转换成了如今的仰望,就连宣府军内的那些英雄也被战士们所崇拜,成为他们争相仿效的对象,并暗暗发誓下一次自己也要拼力杀敌,争一枚勋章回来。
  
  …………
  
  正是看到了勋章所起到的巨大作用,张诚才想起来后世的军衔制度。
  
  军衔是军人的一种荣誉,军衔制是以军官的职务、资历、贡献、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标准,并依此来决定将官们的军衔晋升。
  
  同时,军衔制度也能够进一步理顺军官的编配关系,还能极大地增强将士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,更可以提高军官的素质,以加强对军队的指挥、管理、保障和协同等方面。
  
  不过,对于此时的大明官将们来讲,军衔制度还是有一些超前了。
  
  大明朝其实也是有散阶与勋官制度,其与后世的军衔制度略有相似之处,但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。
  
  明朝的散阶属于荣誉称号,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,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,很像是后世的军衔,一称散官或阶官,指获有散阶的官员。
  
  而且大明的散阶和勋官都是有文武之分,如文散阶有四十三阶,武散阶有三十阶,而文勋官也有十阶,武勋官更是有十二阶。
  
  其不但有文武之分,更名目繁多,操作复杂,而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散阶,还是勋官,都属于国家名器,非是张诚可以拿来随意授予部下将官们的。
  
  所以,他才想到了利用后世的军衔制,来实现自己进一步提升部下将士荣誉感,并使将官们的职务、资历、贡献和能力相匹配,加强对部下将士的指挥、管理与保障等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