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2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2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2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
我们看“显示真实”的第一段,“大事因缘”。
  
  过去没有学《法华经》之前,我们修学佛法是靠法力的摄受。我们修布施,就靠布施的法来引导我们;我们修持戒,就靠持戒的法门来引导我们。这种以法门来引导内心的法,到最后都会有困难的,就像舍利弗尊者,“心生疑悔”,因为你没有改变的是那一念心。
  
  本经的意思是,你要用你的理观来引导法门,而不是用法门来引导你的心。所以我们以前的修行是一个错误的修行。就是说,我们先要建立一个佛陀的知见,然后再去修一切法门。这个时候,每一个法门通通是高速公路,通通畅通无比。这就是以理观带动事修的概念。
  
  这个理观的智慧,就是观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形成的清净心跟菩提愿。这种理观的智慧,在本经当中有四个阶段:开、示、悟、入。蕅益大师把这个“开”判作十住,安住实相。其实我们凡夫还没有资格叫十住,我们一般是十信。先信,就是信解。本经后面会说,你对于你一念心性建立清净心、菩提愿。你都不要做,你只要产生一念的信解,那个力量就不可思议了。你相信这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,而且你不断往那个方向走,就不可思议了,那何况是到十住。你只要一念的信解就不可思议,那十住当然更不可思议了。安住实相,就是“开”,就把凡夫的这种颠倒执着打开了一点。
  
  第二个,“示”。佛陀的光明慢慢地显示,就是十行。不但安住,还广修妙行,广修六度的妙行。
  
  第三个,“悟”,这个悟就是十回向。慢慢通过回向中道,把理观跟事修融通,理事融通。
  
  第四个,“入”,就是十地。这个十地就是真实地证入,就自在无碍。
  
  所以说,整个成败,法门到底是一种受限制的,还是畅通无阻的,关键在我们用什么知见去修这个法门。
  
  丑二、会权归实
  
  我们看“会权归实”。你现在懂这个理观智慧以后,再来看看权法跟实法是什么关系。
  
  佛告舍利弗:诸佛如来,但教化菩萨,诸有所作,常为一事,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。
  
  舍利弗!如来但以一佛乘故,为众生说法,无有余乘,若二若三。
  
  这段经文,我相信刚学《法华经》的人听了以后会非常惊讶。佛陀告诉舍利弗一件事情:诸佛如来虽然设计了三乘法门,有三乘的因果,但是从佛陀刚开始的规划,从佛陀的心来看这件事情,佛陀是怎么看的?佛陀的心是说,佛陀“但教化菩萨”,在佛陀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所谓三乘人,都是菩萨道人,都是佛陀的儿子。这是所谓的“人一”,佛陀只教化一种人。
  
  从修行的角度,“诸有所作,常为一事。”虽然表面上三乘人各忙各的,有些人忙修四谛,有些人修十二因缘,有些人修六度,但是从佛陀的角度,他们都是常为一件事情:他们都是要成就佛道,成就佛陀的智慧,从佛的角度叫“行一”。“舍利弗!如来但以一佛乘故,为众生说法。”表面上我们看到了三乘或者五乘法门,从佛陀的角度,佛陀只有一佛乘。佛陀只讲了一件事,就是成佛之道,没有所谓的二乘,也没有所谓三乘的差别。
  
  我们从这段经文可以明显看得出来,佛陀看事情跟我们的确有很大的落差,真的是有落差。我们明明看到五乘,我们的确看到有人布施持戒生天了,有人修四谛十二因缘到涅槃了,有人修六度到功德庄严的境界,有人念佛往生了。佛陀怎么说我看到所有人只有一种人,就是菩萨?怎么说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:成佛,而所有的修行都是为这个准备的?
  
  蕅益大师举一个例子说,为什么佛陀看到“但教化菩萨”呢?他说:“如彼穷子,自谓客作贱人。长者观之,实是己子。”说一个乞丐,是一个穷子,他流浪很久了,被大富长者给找来。找来以后,他一直不敢相认。长者让他扫厕所、做库房,最后掌管家业,把所有的珍宝都给他掌管。珍宝都给他了,但是这个穷子是怎么看的?他说:哦,这个珍宝不是我的,我只是替长者掌管;我每个月就领固定的工资,这个珍宝跟我没关系;我只敢从里面拿一小部分,属于我的部分,其他的我还是替长者掌管。那长者是怎么看?长者说:这本来就是你的,我迟早要交给你的。
  
 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当长者给贫穷乞丐掌管财产的时候,两个人对这个财产的认知是有落差的。长者说,我这个财产已经交给你了。但是穷人说,你没有交给我,这是你的,我只拿我每个月的薪水。
  
  什么意思呢?佛陀说,我整个五乘法门,里面都有无量的珍宝,但是你只得到你要的东西。谁说布施持戒只能生天?谁说四谛十二因缘只能成就涅槃?谁说的?是你自己说的!就是说,佛陀设计这五乘法门的时候,每一条路都通佛道的,都是无量功德的。是我们把它操作成五乘的结果的。这样懂吗?
  
  我们现在产生障碍了,来找佛陀。佛陀说,我的设计不是这样子的。比方说,佛陀给你一辆车子,是可以跑十万公里,结果你老人家跑了三万公里车子坏了。那你说,欸,你这个车子怎么才跑三万公里?厂商说,对不起,我们设计是十万公里,你老人家不晓得怎么开的,开到三万公里就坏了。
  
  这个意思就是说,诸位!你的思想智慧老也不提升,你老是怪法门不对,这个就是问题所在。你今生这样做,你来生还是这样干,你来生还是觉得修到一半我走不下去了,换汤不换药。佛陀说,你千万别怪我。你今天修到那里停顿,阿罗汉卡在那个涅槃走不上去,你可别怪我四谛十二因缘设计不对。你走了一半,你自己不走的。后面的路是畅通的,你老人家自己不走的。就是说,从佛陀的角度,是理一、人一、教一、行一。整个法门一开始设计都是畅通的,都是成佛之道。但是我们凡夫,“众生处处着”,结果把这个法门操作成一种五乘的差别功德。
  
  丑三、总结法要
  
  那说释迦牟尼佛,是只有您老人家这样子吗?其实不对。十方诸佛的法门都是这样。我们看总结。
  
  舍利弗!一切十方诸佛,法亦如是。
  
  佛陀说,不是我释迦牟尼佛规划五乘是一佛乘的成佛之道,乃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十方诸佛,所安立的法门都是理一、人一、行一、教一,没有例外,都是成佛之道。
  
  这个地方就颠覆了我们以前对法力的看法。就是古德说的“诸法无性,尽随心转。心为名利,一切法趣名利;心为菩提,一切法趣菩提”。就是说,每一个法门都没有自性的;你的心态是什么水平,你就把它操作成一个什么样的相貌。
  
  我们举一个例子好了。过去在台中有一个男居士,他拜佛、念佛非常虔诚,每一天拜几千拜,参加过斋戒学会,但是没有学过怎么开启佛陀的知见。他后来修到最后是有一点问题了。有问题以后,如果他能够自我反省,马上停下来,请求善知识开导也就算了;更可怕的是他要求闭关!结果闭关的时候就出状况了,着魔了。着魔以后没多久,就从楼上跳下来,自杀身亡。
  
  诸位!一句万德洪名,他把它操作成一种邪魔外道了。你今天如果用这个事情去质疑阿弥陀佛,说您老人家怎么把这个佛号让我的儿子念成这个天魔外道?阿弥陀佛说,冤枉啊!我一开始设计的时候不是这样的,我是“但教化菩萨,诸有所作,常为一事,唯以佛之知见,示悟众生”。我这个佛号可是万德洪名。就是说,他心理有问题他要自我反省,而不是法门有问题。法门没有高下。
  
  癸二、列三世佛分二
  
  这个问题,再往下看你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  
  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子的:所谓的一切法都是一佛乘,那其他佛呢?我们往下看,会慢慢明白这个道理,什么叫诸法无性、尽随心转。看“列三世佛”当中“别明三世诸佛开权显实”。
  
  子一、别明三世诸佛开权显实分二
  
  丑一、明过去佛
  
  舍利弗!过去诸佛,以无量无数方便、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,而为众生演说诸法,是法皆为一佛乘故。是诸众生,从诸佛闻法,究竟皆得一切种智。
  
  这段经文跟前面有点像,但是它多了两个字,就表述得更清楚。就是说,为什么所有的法都是成佛之道,而我们会变成有差别的果报呢?这以下说出了关键的两个字。我们看这段经文的最后,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。这个一切种智就是中道实相的智慧,就是成佛之道。这样子我们就更清楚了,就是“究竟”!这个“究竟”,蕅益大师说得好:什么叫“究竟”?就是“近果说差别,究竟归一乘”。从近距离来看这个果报,近果是有差别的。
  
  我们解释一下,什么叫“近果说差别”。
  
  比方说念佛。如果你问我说,欸,某一个老菩萨每天念佛,他会有什么结果?我的答案是,从《法华经》的思想是——很难讲!他有可能念佛往生;他也有可能念佛生天;他也可能念佛临终的时候起颠倒,堕三恶道,也可能。就是说,从近距离来看是有差别的,但是这个佛号一旦进去,诸位,不管他到哪里,那个法的力量都没有停止。即便这个人念佛起邪见颠倒堕落魔道,他跟一般的外道还不一样。他是念佛起邪见的,跟你修外道起邪见还不一样,因为他有佛陀施设的佛号的种子。你别忘了!
  
  那个种子会发生什么效果呢?虽然“近果说差别”,近距离来说,因为他操作失当让他堕落了,但是那个佛号的种子在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力量,会产生一种声音,会告诉他:你不能这样子做,你不能这样堕落下去!它会引导他慢慢地遇到佛法。总有一天他会反省,会改变,然后慢慢地,就是我们说的,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。这个就是佛法的力量。
  
  就是说,即便你操作错误,即便你念佛就是离苦得乐,结果念到天上去了,其实阿弥陀佛看了很不舍:我这个佛号思惟了五劫,我用无量劫的六波罗蜜换来的佛号,结果被你操作成人天果报!阿弥陀佛可能会喊冤哪。但是没关系,我就跟你等!关键是那个佛号已经进到你的心中了,虽然你没有完全打开它的功德。它的设计本来是往生的、是成佛的,结果你只是用了它其中一种功能。但是你别忘了,那个佛号还是佛号;你没有把它的功德开显出来,它还在里面,你跟一般人生天还不一样。
  
  那有人说,欸,这个人念佛生天;那个人修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,修慈善事业,也生天!你说“近果说差别”,从近距离来看,你看你们学佛也好不到哪里去,你也生天,他也生天!不要这样讲,请你不要这样讲。外道生完天以后回来,什么都没有,因为他那个法门不是佛陀设计的。诸位你可别忘了,这个佛号是佛陀设计的。你把福报享完回到人间,事情还没完,这个佛号还会引导你生生世世遇到佛法。你会不断进步,直到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。
  
  当然,时间多久那我就不知道了,理论上是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。你如果早一点修理观,早一点把这个法门的功德开显出来,那我就恭喜你!你今天跟它耗,就不晓得耗到什么时候。但是这个法门一旦进入到你的心中,只要你没有成佛,这个法门就不会消失。这就是佛陀高明的地方。
  
  刚开始,佛陀会满足你的需求。你说我念佛,我也没有出离心,我是想生天。那也没关系,“近果说差别”,佛陀也不会反对,它会先把它生天的功能开给你,其他就隐藏在里面。这个就是三世诸佛所谓的方便门。就是说,我们只是用了一部分的功能,但是其他功能是潜伏状态。这个就是为实施权。
  
  丑二、明未来佛
  
  舍利弗!未来诸佛当出于世,亦以无量无数方便、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,而为众生演说诸法,是法皆为一佛乘故。是诸众生,从佛闻法,究竟皆得一切种智。
  
  这句话跟前面差不多。就是说,只要你学习的是佛陀亲口说的法门,前提是这个法门是佛陀亲口说的,你不管是把它操作成生天也好、往生也好,这个法门的能量都没完,它的能量是要你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的。这个就是开权显实,佛陀把这个法门真实的功力告诉你。
  
  丑三、明现在佛
  
  舍利弗!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,诸佛世尊,多所饶益,安乐众生;是诸佛,亦以无量无数方便、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,而为众生演说诸法,是法皆为一佛乘故。是诸众生,从佛闻法,究竟皆得一切种智。
  
  这个地方也是说明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的道理,不过这个地方讲得更清楚。就是说,我们虽然修佛陀五乘的法门,但可能我们现在没有修佛的知见,心态还是有所得,没有准备好。那也没关系!佛陀会先满足我们的需求,就是所谓的“多所饶益,安乐众生”。可能我们佛号念到最后,让我们得到人天果报,也没关系。这个佛号会先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,但是它会不断地陪着我们,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,它还会产生一种引导的力量。这个就是佛陀的设计。就是说,原来这个就是开权显实:佛陀的法门,力量是如此伟大,就算你一天到晚打妄想,它先满足你现在的需求,但是这个法门进入你的心中,它还是会产生力量的,就是所谓的“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”。
  
  子二、结示诸佛出世因缘
  
  舍利弗!是诸佛但教化菩萨,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,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,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。
  
  这个就是所谓的佛陀出世的本怀。佛陀是“但教化菩萨”,使令众生成就佛的知见,使令众生悟入佛的知见,乃至于证入佛的知见。就是,所有的法门,其实它的功能都是为成佛设计的。即便我们暂时心态没有准备好,显出了五乘的功德,但是法门的势力没有消失。
  
  壬二、明释迦佛章分五
  
  癸一、开方便为始
  
  舍利弗!我今亦复如是,知诸众生有种种欲,深心所着;随其本性,以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、方便力,而为说法。
  
  所以你看,佛陀设计方便很难的。佛陀的法,它不但要达到这个法门究竟的目的——一定要把你弄到佛道去,它还要让你现在保持欢喜心。就是说,这个方便门是很难设计的。“舍利弗!我今亦复如是。”我也跟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一样。首先,这个方便门要怎么设计呢?“知诸众生有种种欲,深心所着,随其本性。”这个法门多难设计呢?比方说,佛陀要设立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度,他为什么这样设计呢?
  
  首先,佛陀来到世间之前要先想一想,这些跟我有缘的众生过去都干些什么事。佛陀会预知哪些人以后会跟他学佛,甚至于正法、像法、末法时期,这些人心中大方向都遇到什么事情。比方有些人取相,这些人就喜欢在五浊恶世,就喜欢把痛苦的相状取着起来。有些人喜欢取功德相,各式各样的执着。他过去有各式各样的取相。
  
  到了现在,由于各式各样的执着取相,他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希望跟追求。你看,痛苦的人,他就喜欢追求涅槃寂静;喜欢功德的人,他就喜欢——啊,人生难得,我一定要把今生好好利用,积功累德,创造功德,要修六度。就是说,他有过去的执着,就有今生的希望,“随其本性”,他就有未来的期许。他对生命有各式各样的期许,佛陀才有办法设计这些法门,所以才“以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、方便力,而为说法”。
  
  也就是说,佛陀的方便门难就难在哪里呢?它的究竟目标要把你送到佛道,但眼前的目标还要满足你的需求。为什么要满足你的需求呢?因为修行不能勉强。什么事情都可以勉强,比如说上班。如果你不喜欢上班,反正你打了卡在那边坐着,就是上班。但是,如果你不喜欢修行,这个没办法勉强了。生命的改造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你愿意改变。佛陀如果一开始这个设计没有考虑众生的需求,结果,一尊佛出世,讲了很多法却没有人想修,那糟糕了!所以,佛陀创造一种药,这个药可以把你所有的病都治好,他就一定要做一个动作:把这个药的表面放上各式各样口味的巧克力,有草莓的、有香草的,各式各样。就是他会让你喜欢吃。关键在这。
  
  难就难在哪里?他既要通达真实相,又要具足方便门。这个就是佛陀难为的地方。他出世之前都要想清楚了,他今生要讲些什么法,这个法门要满足众生需求的口味,又能够把他带成佛。虽然一开始“近果说差别”,但是要“究竟归一乘”,这个就是佛陀出世说法的一个规划。他要满足众生的希望,众生才会主动地去追求,会把这个药吃下去。
  
  癸二、显真实为终
  
  舍利弗!如此皆为得一佛乘、一切种智故。舍利弗!十方世界中,尚无二乘,何况有三?
  
  “舍利弗!如此皆为得一佛乘。”佛陀一开始为什么要考虑众生的需求呢?因为要先把他怎么样?先引进来!“先以欲钩牵”,最后“再令入佛智”,这个就是方便门两大需求。我不管怎么样,我先把你拉进这个法门。这个法门可能刚开始给你一些快乐,但是最后究竟都是为了成佛之道,成就中道的智慧。所以,从佛陀角度来看,从佛陀设计法门来说,没有二乘,没有三乘;如果你把时间拉长,就是成佛之道。当然,你把时间放短,我们也可以说它有二乘、三乘,也可以这样讲;但是你把时间拉到无量长的时候,每一个人都成佛。
  
  后面佛陀会讲,佛陀会举许多实际的例子。他说,某某人因为布施,“皆已成佛道”;某某人,“若人散乱心……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说过去有一个人到了寺庙,看到大家拜佛,他用散乱心就随心地合掌——南无佛!这个人已经成佛了。
  
  诸位!佛陀看到这个人是如实看到,就是“近果说差别”。可能这个人散乱心念了这尊佛,他后续没有去修,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,但是你别忘了,他把佛号念进去了。经过无量劫无量劫无量劫以后,佛陀看,这个人成佛了!而他成佛的第一个因是什么呢?就是他散乱心称这句佛号,是第一个因缘。你只要有第一个因缘,佛陀就有办法了,他就有办法辗转相续了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